全國農擔體系2019年風險管理研討(培訓)在京舉辦
2019-06-07 來源: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
為深入貫徹落實財農〔2017〕40號文件、財農〔2018〕1號文件精神,增強全國農擔體系擔保業務風險管理能力,促進全國農擔體系業務上量,2019年5月30-31日,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農擔公司)在京舉辦全國農擔體系2019年風險管理研討(培訓)。
培訓以“擔保項目風險識別、防控、分散和化解,助力省級農擔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為主題,旨在通過三個方面,增強體系風險防范意識和提升風險控制手段:一是通過對全國農擔體系風險現狀進行通報,講解體系內部主要風險成因,協助省級農擔公司了解全國風險狀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二是通過分享體系內部的優秀風控模式,先進風險防控措施及代償追償經驗,提高省級農擔公司風險管理水平;三是引入外部智慧,從政策解讀、法務實操、催收技巧、大數據風控技術創新等方面,拓展、創新省級農擔公司風控思路。
此次培訓受到國家農擔公司董事長張洪武的高度重視,在開班致辭中,他表示過去三年來全國農擔體系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險也逐步開始顯現,要充分認識到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筑牢風險防控堤壩,確保風險可控。他指出,建立農擔特色的風險管理體系要從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看人看事識別風險。通過“看人”,綜合評價貸款主體的能力、素質、品行、信用等“軟信息”,判斷其是否存在道德風險,以此確定其還款意愿。通過“看事”,充分發揮農擔體系熟悉農業產業和全國性機構體系的優勢,全面評估農業項目的可行性和市場前景,以此來判斷貸款主體的還款能力,合理確定擔保額度,徹底改變銀行主要依靠抵質押物來決定是否放貸的傳統風險管理辦法。二是保前保后防控風險。將風險防控的理念貫穿到保前保后各個環節中。保前階段注意“風險防控四步走”,保后階段抓住“動態監測四關鍵”。三是多方合作分散風險。不斷創新與政府、銀行、保險、期貨的合作模式,建立一個完整的農村金融風險傳導、分散和化解的鏈條。四是清收保全化解風險。采取針對性的清收方案,積極探索有效的、具有農業特色的追償路徑,提升化解處置風險的能力。通過以上四點,建立健全具有農業產業特色的識別、防控、分散和化解風險的管理體系,構建起農擔體系風險管理的堅強壁壘,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貢獻。
隨后,國家農擔公司風險管理部負責人楊曉寧,就全國農擔體系成立三年以來,全體系風險狀況與風控模式情況進行詳細通報。風險問題一直是擔保業務的關鍵,如何有效的利用現有技術、資源、經驗做到合理風險防控是全國農擔體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授課環節邀請部分省級農擔公司和外部優秀行業專家,根據風險防控的不同角度,從“風險識別與追償操作實務”、“大數據風控”和“風險防控”三個專題進行了經驗分享。其中,“風險識別與追償操作實務”專題中,通過內、外部經驗,正面做法及反面案例,介紹追償的優秀措施及常見誤區;“大數據風控”專題中,介紹了如何利用各類數據和風控產品,開發項目風險評價模型和大數據風險預警機制,創新探索農擔公司在大數據時代的風險管理新思路;“風險防控”專題站在了風險全流程管理的高度,講解如何建設、健全公司的風險管理體系,防范信用風險、操作風險。
參訓學員一致認為,此次培訓時值全國農擔體系建立三周年之際,也是全國農擔體系擔保業務風險初現的關鍵時期,舉辦這樣一次培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家表示,培訓授課內容充實,專家講解深入淺出,學習到了多種創新的風控經驗和措施,強化了風險防范意識,豐富了風險管理手段,收獲頗豐。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區農業特色的風控模式和方法,牢固樹立風險防控大旗,總結風險防控經驗,形成優秀案例,真正將每一筆業務做牢做實,盡最大可能降低項目風險。
國家農擔公司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劉曉宇主持此次培訓,國家農擔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部分省級農擔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以及33家省級農擔公司分管風險管理工作的副總經理、風險管理部負責人和業務骨干共150余人參加了此次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