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西特色農業要實現“十大突破”
2019-02-28 來源:山西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2月26日,我省召開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安排部署2019年農業農村工作任務。
去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起步之年,是我省“兩轉”基礎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關鍵之年。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著力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三農”形勢持續向好,鄉村振興良好開局。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農業邁出新步伐;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強化典型示范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圍繞深化農村改革,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改革紅利加速釋放;圍繞脫貧攻堅,扎實推進“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扶貧取得新成果。圍繞農業風險防控,履職盡責擔當作為,農業農村領域總體安全穩定。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我省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三農”工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高質量發展為總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目標任務,著力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改廁”、整治“大棚房”、奶業大省建設、防控非洲豬瘟等重大疫情五項硬任務,推動特色產業十大新突破,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五大專項行動,深化農村六大改革,堅決穩住“三農”基本盤,鞏固發展“三農”持續向好形勢,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我省將立足農業資源稟賦,依托重大戰略,聚焦重點產業,狠抓關鍵環節,把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細里做,在特色優勢上做足文章,力爭在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山西農谷建設、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建設、運城農產品出口平臺建設、特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雜糧全產業鏈建設、農產品加工、農業標準化建設、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產業扶貧等十個方面有突破,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今年,要再篩選1市5縣整建制推進有機旱作,新增40個示范片區,到2020年基本實現示范片縣縣全覆蓋;新增10萬畝優質飼草和特色經濟作物,飼草收儲量達到100萬噸,建設250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和3個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格局;新建20個岀口水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創建13個出口水果及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示范區,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新創建1-2個國家級產業園、20個省級產業園,再建設5個省級特優區,選擇五市六縣開展試點,創建一批省級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城郊農業區、雁門關農牧交錯帶、東西兩山雜糧主產區為重點,調減玉米100萬畝,新增雜糧50萬畝,建設10個雜糧生產基地;力爭今年農產品精深加工銷售收入超過430億元,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超過1920億元;制修訂70項農業地方標準,認證350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創建第三批10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繼續推動晉城市和10個縣開展農林文旅康融合試點,建設100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特色村鎮,新建7000個“益農信息社”;聚焦深度貧困和摘帽縣,落實“一縣一策”,實施特色農業扶貧九大行動,搭建企業扶貧對接平臺,舉辦貧困地區農特產品“五進”對接促銷會,引深“五有”機制,扎實推進“一村一品一主體”,完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實現如期脫貧和穩定增收。
今年,我省還將全面落實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會議精神,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動“五大專項”從面上鋪開,向縱深拓展。瞄準重點難點,突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急需解決的事情,加大督導力度,打通堵點、疏通節點,切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落地見效。同時,我省還將聚力深化六項農村改革,進一步在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上下功夫、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在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上下功夫、在農業科技體系改革上下功夫、在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上下功夫,推動“三農”工作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